贷方和借方最简单理解
借”和“贷”都可以表示增加,也都可以表示减少。到底什么时候表示增加,什么表示减少,就需要结合账户的性质来具体分析了。
资产类、费用类是用“借”表示增加,而用“贷”表示减少。负债类、所有者权益类以及收入类,和上面的情况正好相反。即用“贷”表示增加,而用“借”表示减少。
当然我们根据,借贷记账法基本的记账规则“有借必有贷,借贷必相等”,也能知道。在一个会计分录里面,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。借贷属于同时存在的事物,我们讨论借贷时,需要一起讨论,而不能孤立的讨论它们的任何一方。
“借”和“贷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?
“借”和“贷”其实就是抽象的记账符号,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。可以说“借”和“贷”,本身不是借贷,是会计行业里面的奠基人,让借贷成为了“借”和“贷”。
如果当初设计这套记账规则的奠基人,把“借”和“贷”用其他任何字代替了,“借”和“贷”自然就被其他字给代替了。但是,基本的记账规则,并不会因为两个字的变化,而发生改变。
所以我们在理解“借”与“贷”表示的含义时,需要从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质以及账户的性质来理解,而不能被借贷记账法表面复杂的规则给吓住。
如果我们对会计分析进行深入分析的话,也会发现会计科目里面的贷方就是企业资金的来源。企业的启动资金,肯定是股东投资的钱。而会计科目的借方,一般都是表示企业把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。这样股东投资的钱,就依靠自己的流动,给企业创造了利润。
栏目:财税服务
咨询> 18611114677 (同微信)拨打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