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求:
(1)2×18年12月31日,该公司应为A、B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多少?
(2) 列出反映期末存货跌价的相关会计分录(单位:万元)。
(3) 2×19年2月3日卖出四分之一的B产品,不含税销售价格为610万元,增值税13%,收到银行汇票,编制相关会计分录。
解答:
(1)相关规定:“资产负债表日,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。
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,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,计入当期损益。
可变现净值,是指在日常活动中,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、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。
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,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。
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,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。”
因此:
A商品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=(350-20)+20-324=26万元;
B商品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=620-600=20万元。
(2)存货跌价计提会计分录:
借:资产减值损失 46万元
贷:存货跌价准备-A商品 26万元
存货跌价准备-B商品 20万元
(3)会计分录:
借:应收票据 173.325万元
贷:主营业务收入 152.50万元(610×25%)
应交税费-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额) 19.825万元(610×25%×13%)
同时,结转成本:
借:主营业务成本 160万元
存货跌价准备-B商品 5万元(20×25%)
贷:库存商品-B商品 155万元(620×25%)
栏目:财税服务
咨询> 18611114677 (同微信)拨打电话